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

1988年我刚提干,战友却把妹妹介绍给我,得知她的工作后我拒绝了

我叫郑昊然,1963年生于辽宁丹东。1982年高中毕业后在机械厂当了一年钳工,1983年应征入伍。那是1988年的初夏,我经过五年的磨练,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技术骨干,终于等来了提干的机会。我所在的沈阳军区某装甲团,有个老班长张海峰。1980年入伍,比我大四岁,东北大汉,为人仗义。他待我如亲弟弟,教我开坦克、修发动机,帮我适应军营生活。1985年,我在一次装甲车机械故障抢修竞赛中获得团队第一。那时部队刚换装89式装甲车,很多技术难点都需要突破。我和张海峰经常在维修库里摸索到深夜,被战友们戏称为"夜猫子组合"。1986年底,张海峰服役期满转业返回沈阳。临走时拍着我的肩膀说:"你小子有前途,等你提了干,给你介绍个好对象。"当时我们都笑着,谁也没当真。1988年3月,我通过严格选拔,获得提干机会。正准备去军校培训时,张海峰来信说要来部队看我,还特意提到要介绍个人给我认识。那天是个周六,张海峰风尘仆仆地赶来。见面后,他神秘兮兮地从挎包里掏出一张照片:"我妹妹张蕊,85年卫校毕业,现在是沈阳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护师。"照片上是个清秀的姑娘,扎着马尾辫,穿着白大褂,眼神温柔。张海峰说:"她今年23岁,性格温和,工作也稳定。现在医院护士长很看重她,说再过两年就让她当护士长助理。""这......这不合适吧?"我有些犹豫。倒不是对方条件不好,而是我很清楚现实的差距。1988年的中国,医疗行业地位稳步提升。省级大医院的医护人员不仅工资待遇好,还有各种补贴。而我刚提干,每月工资只有89元,还要在条件艰苦的军营里继续磨砺。"怎么?嫌我妹妹不够漂亮?"张海峰急了。我苦笑着解释:"不是,是我配不上。海峰,你也知道,我刚提干,未来几年都得在基层锻炼。你妹妹在省城大医院工作,前途光明,我不能耽误人家。"张海峰不服气:"你小子别妄自菲薄,军官多吃香啊!再说我妹妹也不在乎这些......""正因为是军官,"我打断他的话,"我更得为对方着想。你想想,我每月就那点工资,还经常要值班、训练,休假都不固定。你妹妹现在工作这么好,要是跟了我,不就是自找苦吃吗?"那天晚上,我俩在营区小卖部喝了几瓶啤酒。张海峰最后说:"也许你说得对,当兵的确实不容易。"后来听说张蕊嫁给了一位医院的主治医师,生活幸福美满。每每想起这事,我都庆幸当初的决定。1991年,我在军事训练时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周晓兰。她是通信连的报务员,最理解部队的辛苦。结婚时,她说:"嫁给你,就是嫁给了军营。"1995年,我通过考核,晋升为技术室主任。张海峰专程来队里祝贺,聊起当年的事,感慨道:"你小子有远见,那会儿要是真处对象,就你那点工资,连人家一个月零花钱都不够。"2003年,我已经是装甲营的副营长。有次去沈阳开会,偶遇张蕊,她已是医院的护士长,举止优雅大方。我们聊起当年的事,她笑着说:"哥哥常提起你,说你是他最敬佩的战友。"2018年,我光荣退休。收拾老物件时,翻出了那些年的工资条和立功证书,每一张都浸透着军人的坚守与付出。女儿问我:"爸,您后悔过当年的选择吗?"我笑着摇头:"从没后悔。军人的担当,不是计较个人得失,而是懂得为他人负责。"如今,那个年代的老物件都被我细心保存:泛黄的《士兵手册》、第一套军装、破旧的工具箱。它们见证了一个军人的成长与选择。坐在院子里,看着夕阳西下,想起那个需要做出选择的夏天,依然觉得无怨无悔。军营教会我的不只是责任,更是懂得为他人着想的担当。从一名普通战士到军官,我亲历了时代的变迁,但军人的本色永远不变。

声明:个人原创,仅供参考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分享到: